五常大米納入中歐互認地理標志
更新時間:2020-12-01 15:50:07
來源:哈爾濱政府
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正式簽署。協定主要規定了地理標志保護規則和地理標志互認清單等內容。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我國第一批100個知名地理標志將在協定生效后立即獲得歐盟的保護,有效阻止仿冒等侵權行為的發生。我省“五常大米”“肇源大米”“東寧黑木耳”入選。
我省在申報時注重品牌知名度及代表性,堅持科學、公正、公開原則,尤其是海外銷售情況、認可度等。2020年五常大米在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中,以698.6億元連續4年蟬聯地理標志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在中國·黑龍江第二屆國際大米節上,五常大米再獲金獎。此次五常大米、肇源大米、東寧黑木耳成功入選意義重大,為我省地理標志逐步走出國門夯實了基礎,黑龍江地理標志產品在全國乃至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有力助推擦亮“龍字號”金招牌。
地理標志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于2011年啟動,2019年底結束,歷時8年。根據協定,我國相關地理標志產品有權使用歐盟官方標志。同時,協定為雙方地理標志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使雙方消費者都能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將為中國有關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知名度提供有力保障。中國首批入選的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來自全國27個省份,包括安溪鐵觀音、五糧液、四川泡菜等知名地理標志。
接下來,中歐雙方還將按照協定相關安排,穩步推進第二批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使更多中歐地理標志得到保護。第二批175個地理標志將于協定生效后4年內獲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