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指南針
2020年9月2日,英國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19-2020年知識產權犯罪和執法報告》,該報告展示了知識產權犯罪的范圍,知識產權犯罪統計數據,假冒的范圍和規模,并重點介紹了英國及海外面臨的當前和新興的假冒和盜版威脅。
報告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趨勢,知識產權的擴張為走出經濟困境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英國要想成為一個獨立的貿易國,就需要在知識產權方面做兩件事: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在經濟中的作用;以及減少網上、實體市場和供應鏈中的假冒產品來減少對知識產權的攻擊行為。
報告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工作的進行,但仍然有81%的地方當局對調查做出了回應。在調查中所涉及的各種產品中,香煙和煙草是英國報道最多的假冒商品,緊隨其后的是服裝。
圖1貿易調查的十大假冒/盜版產品
圖2假冒/盜版產品前十銷售地點
1.知識產權犯罪的范圍
2020年初,隨著實物交易環境的封鎖,幾乎所有不涉及基本物資的交易都轉移到了網上。在線交易更加強調合法性的界限,在非法在線交易中,客戶和供應商在知情的情況下參與知識產權犯罪。
2.知識產權犯罪統計
根據英國司法部的統計數據,2019年根據《商標法》(TMA)被裁定有401人犯罪,根據1988年《版權、外觀設計和專利法》(CDPA)被裁定為23人,而去年則為461人和25人。
3.假冒的范圍和規模
2019年期間,英國跨行業反假冒組織(ACG)成員報告指出,來自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新加坡、馬其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地區的空運、海運和陸運進入英國的實物產品數量增加。報告認為這些商品對消費者是危險的,并損害企業。它們包括電器產品,如充電器和電池、頭發用具、家居用品、玩具、奢侈品、快速消費品、服裝、鞋類和服飾。通過在線或在實體位置,例如市場、批發和零售商店場所、社交媒體平臺出售。
報告認為,盡管進入英國國內市場的大多數假冒產品都來自英國以外的地方,但曼徹斯特、萊斯特和伯明翰等當地成熟的制造場所仍是假冒產品的來源。
圖32019年查獲的抵達英國的消費品和奢侈品的路徑
4.發展/新興趨勢
電子商務的持續增長對英國國內犯罪企業和消費者獲得的假冒商品具有重大影響。
Facebook和Instagram仍然是品牌保護團隊關注的焦點,因為它們可以減輕不安全假冒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風險。
有組織的犯罪集團(OCG)和個人在英國各地越來越多地使用自助存儲設施。
英國作為發往歐洲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假冒商品中轉站。
5.其他新興趨勢/威脅
在線:通過在主要的在線市場和站點上未經授權使用版權圖像來掩蓋假冒產品的銷售。
價格:構建復雜的假冒網絡并以接近全價的價格出售高質量的假冒產品,使消費者相信他們購買的是正品貨。
數量:有組織的犯罪集團促進了假冒產品在英國CheethamHill的大量進口和分發。
資金:相對而言,用于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政府資金較少。這限制了邊防部隊可以攔截的貨物數量。貿易標準還表明,面對優先事項相互競爭以及缺乏用于關鍵資源(例如人員和安全存儲以扣押被扣押物)的資金,因而缺乏可用資源來應對越來越多的投訴所帶來的影響。